萧三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萧三』
拼音:xiāo sān
注音:ㄒ一ㄠ ㄙㄢ
解释:萧三(1896-1983) : 诗人,翻译家。湖南湘乡人。早年参加新民学会。后留学法国、苏联。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8年起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。1939年回国,主编《大众文艺》、《新诗歌》等。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、全国政协常委。著有诗集《和平之路》、《友谊之歌》等。有《萧三文集》。
古代诗词
元代.白朴.满江红 重阳后二日王彦文并利用秦山甫相过:「点染一林红叶暗,飘萧三径黄花湿。」
宋代.陆游.秋雨:「萧萧三日雨,出此炮烙厄。」
宋代.艾性夫.追和晦庵先生十梅韵:「萧萧三五花,影落寒溪浅。」
宋代.舒岳祥.十月五日风:「萧萧三两家,逋流已先占。」
宋代.赵廱.凝霜阁:「修竹萧萧三两竿,公余时得静中看。」
基本字义
萧(蕭)xiāo(ㄒ一ㄠ)
1、即“艾蒿”。
2、冷落,没有生气的样子:萧然。萧瑟。萧索。萧飒。萧森。萧骚。萧疏。萧条。
3、〔萧萧〕a.象声词,形容马叫声或风声,如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;b.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,如“华发萧萧老遂良,一身萍挂海中央”。
4、〔萧墙〕照壁,喻内部,如“祸起萧萧”。
5、姓,如南朝梁有萧统。
基本字义
三sān(ㄙㄢ)
1、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2、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