漱石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漱石』
拼音:shù shí
注音:ㄕㄨˋ ㄕˊㄉㄢˋ
解释:
1.亦作"潄石"。
2.冲刷岩石。
3.谓闲居;隐居。
古代诗词
元代.长筌子.长思仙:「竹外流泉漱石鸣。」
唐代.方干.石门瀑布:「奔倾漱石亦喷苔,此是便随元化来。」
宋代.葛长庚.水调歌头:「洞口寒泉漱石,岭外孤猿啸月,四顾寂无人。」
宋代.陆游.杂感:「晨烹山蔬美,午漱石泉洁,岂役七尺躯,事此肤寸舌。」
唐代.卢纶.春日过李侍御:「折花朝露滴,漱石野泉清。」
基本字义
漱shù(ㄕㄨˋ)
1、含水荡洗口腔:漱口。洗漱。盥漱(洗手或漱口)。
基本字义
石shí(ㄕˊ)
1、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:石破天惊(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)。
2、指石刻:金石。
3、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:药石。药石之言(喻规劝别人的话)。
4、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5、姓。
其他字义
石dàn(ㄉㄢˋ)
1、中国市制容量单位,十斗为一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