羡余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羡余』
拼音:xiàn yú
注音:ㄒ一ㄢˋ ㄩˊ
解释:
1.盈馀;剩馀。
2.唐以后地方官员以赋税盈馀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。
3.清代州县在正赋外还增征附加额,这部分收入除去实际耗费和归州县官吏支配的以外,其馀的解送上司,名为羡馀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重赋:「号为羡余物,随月献至尊。」
近现代.王国维.颐和园词:「别启琼林贮羡余,更营玉府蒐珍异。」
唐代.李昉.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会莫菲睚声亦贡七:「交朋相问兴何如,不愿家财有羡余。」
宋代.翁卷.偶题:「绿树何稠叠,清风稍羡余。」
宋代.戴表元.归自西关有作简余率公钞使:「归来健羡余公子,卷帙如山一览空。」
基本字义
羡xiàn(ㄒ一ㄢˋ)
1、因喜爱而希望得到:贪羡。羡慕。羡妒。艳羡。临渊羡鱼。
2、有余,余剩:余羡。“以羡补不足”。
3、姓。
基本字义
余(餘)yú(ㄩˊ)
1、我:“余将老”。
2、剩下来的,多出来的:剩余。余粮。余兴。余悸。余孽。节余。余生。余荫(指前人的遗泽,遗留的庇荫)。余勇可贾(gǔ)(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)。
3、十、百、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:十余人。
4、后:“劳动之余,欢歌笑语。”
5、农历四月的别称。
6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