槱燎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槱燎』
拼音:yǒu liáo
注音:一ㄡˇㄔㄠˇ ㄌ一ㄠˊㄌ一ㄠˇ
解释:古代封禅祭天的一种仪礼。以牲体置柴堆上焚之,扬其光炎上达于天,以祀天神。
古代诗词
宋代.洪适.奉礼歌:「九歌毕,盈郊瞻槱燎,斗转参横将旦,天开地辟如春。」
明代.无名.郊庙歌辞·五郊乐章·白郊迎神:「槱燎既积,稷奠并芳。」
宋代.杨四太尉.作风伯新庙:「周官大宗伯,槱燎祀风师。」
清代.佚名.绍兴祭风师六首:「大声在列,槱燎在庭。」
基本字义
槱yǒu(一ㄡˇ)
1、堆积:“芃芃棫朴,薪之槱之。”
2、木柴:“桂樟柟栌,剪为槱薪”。
3、烧,熏。
其他字义
槱chǎo(ㄔㄠˇ)
1、古同“炒”。
基本字义
燎liáo(ㄌ一ㄠˊ)
1、延烧:燎荒。燎原烈火。
2、烫:燎泡。
3、照明。
其他字义
燎liǎo(ㄌ一ㄠˇ)
1、挨近火而烧焦:把头发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