邑里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邑里』
拼音:yì lǐ
注音:一ˋ ㄌ一ˇ
解释:
1.乡里。
2.指乡里的人民。
3.乡贯;籍贯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酬吴七见寄:「君住安邑里,左右车徒喧。」
唐代.包融.登翅头山题俨公石壁:「暾日衔东郊,朝光生邑里。」
唐代.岑参.送郑少府赴滏阳:「子真河朔尉,邑里带清漳。」
唐代.岑参.送杨瑗尉南海:「楼台重蜃气,邑里杂鲛人。」
唐代.岑参.送李别将摄:「行间脱宝剑,邑里挂铜章。」
基本字义
邑yì(一ˋ)
1、城市,都城:城邑。都邑。
2、旧指县:邑人(同乡的人)。邑庠(明清时称县学)。邑宰。
3、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:采邑。
4、古同“悒”,愁闷不安。
基本字义
里(裏)lǐ(ㄌ一ˇ)
1、居住的地方:故里。返里(回老家)。
2、街坊(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):里弄(lòng)。
3、中国市制长度单位:一里(等于五百米)。里程牌。
4、衣物的内层:被里。
5、内部,与“外”相对,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:里外。心里。这里。那里。
6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