痈疽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痈疽』
拼音:yōng jū
注音:ㄩㄥ ㄐㄨ
解释:毒疮,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。病原菌为葡萄球菌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陆游.泸州乱:「此州雄跨西南边,平安烽火夜夜传;岂知痈疽溃在内,漫倚筑城如铁坚。」
宋代.赵汝回.送张敬甫常出守荆门:「予闻卫国如卫身,痈疽毒肠胃肠薄。」
宋代.易祓.安灵龙潭:「其间或积滞,气郁成痈疽。」
宋代.度正.送唐宗道制干赴阙探韵得书字:「鄙哉小夫自贻戚,因循封植成痈疽。」
明代.田艺蘅.戎政府:「猿鸡飞去痈疽溃,曾公夏公来作祟。」
基本字义
痈(癰)yōng(ㄩㄥ)
1、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,易生于颈、背部,常伴有畏寒、发热等全身症状:痈疽。吮痈舐痔(喻不择手段地巴结,厚颜无耻地迎合权贵)。
基本字义
疽jū(ㄐㄨ)
1、中医指一种毒疮:痈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