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米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义米』
拼音:yì mǐ
注音:一ˋ ㄇ一ˇ
解释:
1.东汉末天师道首领张鲁于初平二年(公元191年)率徒众攻取汉中,在各地设义舍,置义米﹑义肉,过路者量腹取足。参见"义舍"。
2.晋武帝时规定边远的少数民族居民不课田,每户交米三斛,再远的交五斗,名为"义米"。见《晋书.食货志》。
3.谓备荒救灾之米。亦称"义仓米"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龚璛.次马唐卿与高参政八诗 其七:「义米可救弊,上下当齐同。」
基本字义
义(義)yì(一ˋ)
1、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:正义。义不容辞。义无反顾。仗义直言。
2、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务。义愤。义演。见义勇为。
3、情谊:义气。恩义。义重如山。
4、意思,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:意义。含义。释义。微言大义。
5、指认为亲属的:义父。
6、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
7、姓。
基本字义
米mǐ(ㄇ一ˇ)
1、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:小米。大米。稻米。米珠薪桂(米像珍珠;柴像桂木,形容物价昂贵,生活困难)。
2、国际长度单位(旧称“公尺”“米突”),一米等于三市尺。
3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