疑冰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疑冰』
拼音:yí bīng
注音:一ˊㄋ一ˇ ㄅ一ㄥ
解释:《庄子.秋水》:"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﹐笃于时也。"谓夏生秋死之虫不知冰为何物。后遂以"疑冰"喻浅薄无知而自以为是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黄庭坚.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七台溪:「四时相及漏催滴,万事不疑冰泮澌。」
唐代.皎然.花石长枕歌答章居士赠:「全疑冰片坐恐销,间发花丛惊不足。」
唐代.李峤.鉴:「玉彩疑冰彻,金辉似月开。」
唐代.陆龟蒙.萤诗:「肖翘虽振羽,戚促尽疑冰。」
宋代.王安石.汤泉:「人游不附火,虫出亦疑冰。」
基本字义
疑yí(一ˊ)
1、不信,猜度(duó):疑惑。疑问。疑心。疑团。疑虑。疑窦。疑点。疑端。猜疑。怀疑。半信半疑。
2、不能解决的,不能断定的:疑案。疑难。疑义。存疑。
其他字义
疑nǐ(ㄋ一ˇ)
1、安定,止息。
2、古同“拟”,比拟。
基本字义
冰bīng(ㄅ一ㄥ)
1、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:冰块。冰凌。冰箱。冰窖。冰雕。冰封。冰球。冰镇。冰释(像冰一样融化,喻嫌隙、怀疑、误会等完全消除)。冰淇淋。
2、结晶成固体,呈结晶形的:冰糖。冰晶石。
3、使人感到寒冷:冰手冰脚。
4、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:把汽水冰上。
5、洁白明彻:冰绡。冰心。冰清玉洁。冰肌玉骨(a.形容妇女的皮肤;b.形容梅花的高洁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