疑蛇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疑蛇』
拼音:yí shé
注音:一ˊㄋ一ˇ ㄕㄜˊ一ˊ
解释:汉应劭《风俗通.怪神.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》载﹐杜宣饮于上司应郴家﹐"北壁有悬赤弩﹐照于杯中﹐其形如蛇"。杜甚恶之﹐但不敢不饮。回家即病﹐久治不愈。应知之﹐即招杜"于故处设酒﹐杯中故复有蛇"。经应说明﹐杜意遂释﹐病顿愈。亦见《晋书.乐广传》﹐谓乐宴客事。后以"疑蛇"谓因疑虑而引起的误解。
古代诗词
元代.张翥.沁园春 读白太:「从渠梦蝶疑蛇。」
宋代.释印肃.金刚随机无尽颂·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:「杯涵落广弓,疑蛇病腹中。」
宋代.释正觉.周秀才出家求颂:「塞上不须嗟失马,杯中端俗断疑蛇。」
宋代.蔡权.自咏:「银钩并铁画,灿烂疑蛇蜒。」
基本字义
疑yí(一ˊ)
1、不信,猜度(duó):疑惑。疑问。疑心。疑团。疑虑。疑窦。疑点。疑端。猜疑。怀疑。半信半疑。
2、不能解决的,不能断定的:疑案。疑难。疑义。存疑。
其他字义
疑nǐ(ㄋ一ˇ)
1、安定,止息。
2、古同“拟”,比拟。
基本字义
蛇shé(ㄕㄜˊ)
1、爬行动物,身体细长,体上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无毒。以蛙、鼠为食,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:蛇蜕。蛇行。蛇蝎。蛇足(喻多余无用的事物)。画蛇添足。
其他字义
蛇yí(一ˊ)
1、〔委(wěi)蛇〕见“委2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