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阙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伊阙』
拼音:yī quē
注音:一 ㄑㄩㄝㄑㄩㄝˋ
解释:
1.地名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南。即春秋周阙塞。因两山相对如阙门,伊水流经其间,故名。
2.古关名。在伊阙山上。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军,设置的八关之一。
古代诗词
魏晋.曹植.洛神赋:「背伊阙,越轘辕,经通谷,陵景山。」
唐代.储光羲.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:「暂过伊阙间,晼晚三伏时。」
唐代.杜甫.茅堂检校收稻二首:「种幸房州熟,苗同伊阙春。」
隋代.江总.洛阳道:「伊阙迩河桥。」
唐代.宋之问.桂州三月三日(一作桂阳三日述怀):「昆明御宿侍龙媒,伊阙天泉复几回。」
基本字义
伊yī(一)
1、彼,他,她:伊说。伊人(那个人,多指女性)。
2、文言助词:下车伊始。伊谁之力?伊于胡底(到什么地步为止,不堪设想的意思)。
3、姓。
基本字义
阙(闕)quē(ㄑㄩㄝ)
1、古代用作“缺”字。空缺:尚付阙阙。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,留待查考:阙疑。
2、过错:阙失。
3、姓。
其他字义
阙(闕)què(ㄑㄩㄝˋ)
1、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:宫阙。
2、皇帝居处,借指朝廷:阙下。“待从头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”。
3、京城,宫殿:“城阙辅三秦”。
4、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:墓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