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徼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夷徼』
拼音:yí jiǎo
注音:一ˊ ㄐ一ㄠˇㄐ一ㄠˋ
解释:与夷人相邻的边界。
古代诗词
明代.许邦才.夜投山家宿:「西南夷徼万山隈,昔日谁教汉帝开。」
明代.孙承恩.云冈歌:「夷徼争看识凤麟,声华实为明时瑞。」
明代.郭之奇.忆山行:「谢绝中原辞五岳,远从夷徼问天涯。」
明代.钟芳.和蔡半洲督府韵:「夷徼从今殊俗变,未应专羡伏波名。」
明代.王立道.送万容斋通判南雍:「五岭云中合,诸夷徼外通。」
基本字义
夷yí(一ˊ)
1、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:东夷。九夷(古时称东夷有九种)。
2、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:华夷杂处(chǔㄔㄨˇ)。
3、平,平坦,平安:化险为夷。
4、弄平:夷为平地。
5、消灭:夷灭。族夷(诛杀犯罪者家族)。
6、等辈:“诸将皆陛下故等夷”。
7、古代的锄类工具。
8、古同“怡”,喜悦。
9、古同“痍”,创伤。
10、姓。
基本字义
徼jiǎo(ㄐ一ㄠˇ)
1、同“侥”。
2、求。
其他字义
徼jiào(ㄐ一ㄠˋ)
1、边界:徼外。
2、巡逻,巡察:徼巡。徼道(巡查警戒的道路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