疑狐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疑狐』
拼音:yí hú
注音:一ˊㄋ一ˇ ㄏㄨˊ
解释:
1.多疑的狐狸。
2.疑惑;猜疑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黄庭坚.晓起临汝:「羸马踏冰翻,疑狐触林遁。」
元代.杨维桢.虎丘篇:「老禅犹点石,仙鬼只疑狐。」
宋代.项安世.挽枝江朱学谕:「处易疑狐峭,因难见惠私。」
宋代.彭汝砺.去年行建昌作诗招云居元禅师近过南康不见用前韵驰寄:「爱师谈实非空虚,生决定信无疑狐。」
基本字义
疑yí(一ˊ)
1、不信,猜度(duó):疑惑。疑问。疑心。疑团。疑虑。疑窦。疑点。疑端。猜疑。怀疑。半信半疑。
2、不能解决的,不能断定的:疑案。疑难。疑义。存疑。
其他字义
疑nǐ(ㄋ一ˇ)
1、安定,止息。
2、古同“拟”,比拟。
基本字义
狐hú(ㄏㄨˊ)
1、哺乳动物的一属,形状略像狼。毛赤黄色,性狡猾多疑,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,乘机逃跑。皮可做衣服(通称“狐狸”):狐臭(腋下臭气)。狐肷(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)。狐疑(多疑)。狐媚(曲意逢迎,投入所好)。狐死首丘(传说狐狸将死,头必向出生的山丘。喻不忘本,亦喻对故乡的思念)。
2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