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酉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乙酉』
拼音:yǐ yǒu
注音:一ˇ 一ㄡˇ
解释:六十甲子第二十二位。如:顺治二年,乙酉四月。——清·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陈普.咏史下·苻坚:「甲申乙酉是明朝,趣死骄氐气欲飘。」
宋代.范成大.梅雨五绝:「乙酉甲申雷雨惊,乘除却贺芒种晴。」
宋代.释祖钦.偈颂一百二十三首:「百千甲子春秋,臣僧今日七十,乙酉正月初一。」
宋代.陈著.后纪时行:「岁在乙酉孟春朔,天气凝滞云不开。」
宋代.喻良能.侍御王公去饶饶之士民数千万人遮道攀辕又相:「乙酉秋七月,天地正炎燠。」
基本字义
乙yǐ(一ˇ)
1、天干的第二位,用于作顺序第二的代称。
2、指代一方:甲方乙方。乙型脑炎。
3、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“7”。
4、姓。
基本字义
酉yǒu(一ㄡˇ)
1、地支的第十位,属鸡。
2、用于计时:酉时(下午五点至七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