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理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易理』
拼音:yì lǐ
注音:一ˋ ㄌ一ˇ
解释:《易》的义理。
精选例句
1、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,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,不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,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。
2、一个人对受苦感到厌烦很容易理解,他会厌倦于它,它想摆脱于它。
3、但是,他们的不幸却可以堂而皇之地向世间发出抗议,并且,世间也很容易理解和同情他们的抗议。
4、无论在哪种意义上都是不容易理解的。
5、只要我们想一下,有时我们会因为头脑中想到的任何事实而产生一系列的幻觉,就很容易理解这种状态了。
古代诗词
清代.陆宇燝.寒食题宋先生草堂:「易理愁中才得力,交情乱后始能真。」
宋代.家铉翁.闻杨和卿在馆中读易不去手赠以诗:「六十四卦字字是心法,八十一篇篇篇具易理。」
明代.解缙.筠窗读易:「变易不易乃易理,孔圣晚岁亲韦编。」
元代.李道纯.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:儒理十五首 其十二 退藏于密:「先天太易理幽深,广大精微妙莫评。」
宋代.林希逸.山上有泽咸:「个中皆易理,具眼要非凡。」
基本字义
易yì(一ˋ)
1、不费力,与“难”相对:容易。易与(容易对付)。易于。
2、和悦:平易(a.态度谦逊和蔼;b.指语言文字浅显)。
3、改变:易手。易地。变易。
4、交换:交易。贸易。
5、轻慢:贵货易土。
6、芟治草木:易墓(除治墓地的草木)。易其田畴。
7、古书名,《易》即《易经》,也称《周易》。
8、姓。
基本字义
理lǐ(ㄌ一ˇ)
1、物质本身的纹路、层次,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:心理。肌理。条理。事理。
2、事物的规律,是非得失的标准,根据:理由。理性。理智。理论。理喻。理解。理想。道理。理直气壮。
3、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“物理学”:理科,数理化。理疗。
4、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、处置:理财。理事。管理。自理。修理。总理。
5、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:理睬。答理。
6、古代指狱官、法官。
7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