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丫叉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玉丫叉』
拼音:yù yā chā
注音:ㄩˋ 一ㄚ ㄔㄚㄔㄚˊㄔㄚˇ
解释:
1.亦作"玉鸦叉"。亦作"玉鸦钗"。
2.首饰名。
古代诗词
清代.龚自珍.小重山:「黄金少,典去玉丫叉。」
清代.樊增祥.昼锦堂 咏并蒂榴花四首 其一:「两两黄金钗股,紫玉丫叉。」
近现代.温倩华.卖花声 春去:「昼长閒煞玉丫叉。」
清代.汪宜秋.题吴兰雪《新田十忆图》 其二:「晴窗閒展玉丫叉,画里春风各一家。」
清代.缪沅.次韵和王令诒给谏移居 其一:「傍檐才妥玉丫叉,叠架图书得几车。」
基本字义
玉yù(ㄩˋ)
1、石头的一种,质细而坚硬,有光泽,略透明,可雕琢成工艺品:玉石。玉器。玉玺(君主的玉印)。抛砖引玉。金玉良言。玉不琢,不成器。
2、美,尊贵的,敬辞:玉泉。玉液(美酒)。玉言。玉姿。玉照(敬称别人的照片)。玉宇(a.天空;b.瑰丽的宫阙殿宇)。亭亭玉立。金科玉律。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。
3、姓。
基本字义
丫yā(一ㄚ)
1、分杈的:树丫。丫杈。
2、像树枝的分杈:丫头(a.古代女孩子头上梳双髻,如树丫杈,因以称女孩子;b.指受役使的女孩子,亦称“丫鬟”。“头”、“鬟”均读轻声)。脚丫子。
基本字义
叉chā(ㄔㄚ)
1、交错:叉腰。
2、一头分歧便于扎取的器具:叉子。
其他字义
叉chá(ㄔㄚˊ)
1、挡住,堵塞住,互相卡住:一辆车叉在路口。
其他字义
叉chǎ(ㄔㄚˇ)
1、分开张开:叉开两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