鹬蚌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鹬蚌』
拼音:yù bàng
注音:ㄩˋ ㄅㄤˋㄅㄥˋ
解释: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。
精选例句
1、语云,鹬蚌相持而渔人伺于其侧,渔人今已高举其网矣。
2、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故事,为了利益两方面鹬蚌相争,结果最后却被第三方拿走了好处。
3、由于兄弟鹬蚌相争,互不相让,结果造成家族企业遭人併购的结局。
4、笑的不是古戏里唱的“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,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”,而是这官司中各种“怎么证明你爸是你爸”式的悖论。
5、我们都听说过鹬蚌相争的故事,我们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。
古代诗词
宋代.文天祥.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:「游兵日来复日往,相持一月为鹬蚌。」
宋代.宋祁.古意:「持鹬蚌谋壮,贪蝉鹊意深。」
宋代.陈普.历代传授歌:「分为三国魏蜀吴,鹬蚌相持真鼎峙。」
明代.李东阳.夹攻误:「惜哉鹬蚌功,误为唇齿累。」
近现代.宁调元.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长沙:「不分螟蛉争卧榻,徒令鹬蚌饱渔人。」
基本字义
鹬(鷸)yù(ㄩˋ)
1、鸟,羽毛茶褐色,嘴、脚都很长,趾间无蹼,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、小虫和贝类: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。
基本字义
蚌bàng(ㄅㄤˋ)
1、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,介壳长圆形,表面黑褐色,壳内有珍珠层,有的可以产出珍珠:蚌胎(指珍珠)。
其他字义
蚌bèng(ㄅㄥˋ)
1、〔蚌埠(bù)〕地名,在中国安徽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