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制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仪制』
拼音:yí zhì
注音:一ˊ ㄓˋ
解释:
1.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。
2.仪态,形制。
3.官名。明清属礼部。
古代诗词
明代.无名.郊庙歌辞·享文敬太子庙乐章·送文舞迎武舞:「昔献三雍盛礼容,今陈六佾崇仪制。」
宋代.周端臣.刘寺坟园:「荣华肯信当年事,仪制空留后世恩。」
元代.陶宗仪.三日率诸生赴礼部考试:「清曹仪制耑分领,次第编名奏奉天。」
明代.黄哲.初入书阁呈董宗文博士兼简同舍诸公:「朝仪制述美,锡赉恩庥承。」
明代.湛若水.送仪制顾郎中迁山东佥事:「仪制本清吏,积弊颇釐革。」
基本字义
仪(儀)yí(一ˊ)
1、人的外表或举动:仪态。仪表。威仪(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)。
2、按程序进行的礼节:仪式。仪仗。司仪。
3、礼物:贺仪。谢仪。
4、供测量、绘图、实验用的器具:仪器。
5、法制,准则:仪刑。“设仪立度,可以为准则”。
6、姓。
基本字义
制(製)zhì(ㄓˋ)
1、规定:因地制宜。制定。制式。制宪。
2、限定,约束,管束:制止。制裁。专制。制约。抵制。节制。制动。制海权。
3、法规,制度:民主集中制。公有制。
4、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:制钱(中国明、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)。制服。
5、古代帝王的命令:制诰。
6、古代父母死亡守丧;守制。
7、造,作:制造。制做。制品。制图。制革。制版。如法炮(páo)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