堙塞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堙塞』
拼音:yīn sāi
注音:一ㄣ ㄙㄞㄙㄞˋㄙㄜˋ
解释:堵塞。
古代诗词
明代.刘基.感时述事(十首):「滥觞不堙塞,滔天谷陵颓。」
宋代.王洋.寄曹嘉父:「孔师已没道堙塞,遥的千载想盘盂。」
宋代.徐积.大河上天章公顾子敦:「水行平地上,乃堤防堙塞。」
宋代.韦骧.答鲁虞部见寄:「系狱空虚民讼少,倖门堙塞吏心忧。」
宋代.薛季宣.送张漕还停舟樊港访退谷:「杯湖正宜泛,堙塞仅盈肘。」
基本字义
堙yīn(一ㄣ)
1、堵塞:堙窒。堙郁(闷塞,气郁结不畅)。
2、堆成的土山:距堙(古代攻城时,积土为山,然后登堙观察城里敌情)。
3、古同“湮”,埋没。
基本字义
塞sāi(ㄙㄞ)
1、堵,填满空隙:堵塞漏洞。塞尺。塞规。
2、堵住器物口的东西:活塞。塞子。
其他字义
塞sài(ㄙㄞˋ)
1、边界上险要地方:要塞。关塞。塞外。边塞。塞翁失马。
其他字义
塞sè(ㄙㄜˋ)
1、义同(一),用于若干书面语词:闭塞。阻塞。搪塞。塞责。顿开茅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