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堠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野堠』
拼音:yě hòu
注音:一ㄝˇ ㄏㄡˋ
解释:古代野外标记里程的土坛。
古代诗词
宋代.杨万里.桐庐道中:「肩舆唑睡茶力短,野堠无文山路长。」
明代.赵贞吉.云中太守歌(为孟津陆载题):「空闻金埒随山溜,复道丰阡成野堠。」
宋代.杨万里.桐庐道中:「肩舆坐睡茶力短,野堠无文山路长。」
元代.周伯琦.纪行诗 其十六:「市桥风策策,野堠雾冥冥。」
清代.周岸登.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其十六:「野堠凋阴盘马时。」
基本字义
野yě(一ㄝˇ)
1、郊外,村外:野外。野景。野游。野趣。野餐。野战。四野。郊野。
2、界限,范围:分野。视野。
3、指不当政的地位,与“朝(cháo)”相对:朝野。下野。在野。野史。
4、不讲情理,没有礼貌:野蛮。粗野。
5、巨大而非分的欲望:野心。
6、不受约束:心玩儿野了。
7、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(动物或植物):野生。野兽。野味。野花。野菜。
基本字义
堠hòu(ㄏㄡˋ)
1、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:斥堠(“斥”,侦察的意思;侦察敌情的建筑物,亦指探测敌情的士兵)。烽堠。堠鼓。
2、记里数的土堆:堠子(标记里程的土堆,引申为路程)。堠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