蜃台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蜃台』
拼音:shèn tái
注音:ㄕㄣˋ ㄊㄞˊㄊㄞ
解释:即蜃楼。
古代诗词
清代.陈恭尹.又叠闲字韵四首送李宫詹山公归都门 其一:「日照蜃台烟霭合,风随旄节有无间。」
明代.何吾驺.独泛十首 其九:「大海光浮结蜃台,去来江上漫衔杯。」
清代.章钰.百字令·柳墅感旧:「蜃台鲛市,埽翠华驻处,荒荒无迹。」
明代.区大枢.渡京口江望金山寺:「水面分天堑,波心结蜃台。」
基本字义
蜃shèn(ㄕㄣˋ)
1、蛤蜊:蜃景(亦称“海市蜃楼”)。
基本字义
台(臺、檯、颱)tái(ㄊㄞˊ)
1、高平的建筑物:亭台楼阁。
2、敬辞,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台鉴。台甫。
3、像台的东西,器物的座子:井台。窗台。灯台。
4、量词:一台戏。
5、台湾省的简称:台胞。台币。
6、姓。
7、桌子、案子:写字台。
8、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,称“台风”。
其他字义
台tāi(ㄊㄞ)
1、〔天台〕①山名,在中国浙江省;②地名,在中国浙江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