射雉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射雉』
拼音:shè zhì
注音:ㄕㄜˋ一ㄝˋ一ˋ ㄓˋ
解释:
1.射猎野鸡。古代的一种田猎活动。
2.魏晋以后多以射雉为戏。晋潘岳有《射雉赋》。
3.指春秋时贾大夫以射雉博取其妻言笑的故事。《左传.昭公二十八年》:"昔贾大夫恶﹐娶妻而美﹐三年不言不笑。御以如皋﹐射雉﹐获之。其妻始笑而言。贾大夫曰:'才之不可以已。我不能射﹐女遂不言不笑。'"后遂以"射雉"为因才艺博得妻室欢心的典故。
古代诗词
隋代.陈子良.游侠篇(一作侠客行):「东郊斗鸡罢,南皮射雉归。」
唐代.段成式.嘲飞卿七首:「不烦射雉先张翳,自有琴中威凤声。」
唐代.段成式.和周繇见嘲(一作和周为宪广阳公宴见嘲诗):「缚鸡方角逐,射雉岂开颜。」
宋代.黄庭坚.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:「岁晏星回观盛德,张弓射雉武且力。」
宋代.黄庭坚.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:「晁张作荐书,射雉用一矢。」
基本字义
射shè(ㄕㄜˋ)
1、放箭:射箭。后羿射日。
2、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:射击。扫射。发射。射程。射手。
3、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:喷射。注射。
4、放出光、热、电波等:射电。辐射。射线。照射。反射。
5、有所指:暗射。影射。
其他字义
射yè(一ㄝˋ)
1、〔射干〕古书上的一种草,根可入药。
2、〔仆射〕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,宋代以后废。
其他字义
射yì(一ˋ)
1、〔无射〕a.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;b.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。
基本字义
雉zhì(ㄓˋ)
1、鸟,雄的羽毛很美,尾长;雌的淡黄褐色,尾较短。善走,不能久飞。肉可食,羽毛可做装饰品。通称“野鸡”。
2、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,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。
3、城墙:雉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