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联系我们 意见/报错
登录 / 注册

檄文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檄文』

拼音:xí wén

注音:ㄒ一ˊ ㄨㄣˊ

解释:文体名。用于征召、晓喻、声讨的文书:传檄文而定千里。

精选例句

1、全世界的反动派,在这篇檄文面前。
2、这篇檄文虽然很荒唐,但准确把握了政权真空的社会形势和人心思汉的社会心理,还是很能蒙人的。
3、欧洲九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,业已组成了情报局,发表了号召全世界人民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奴役计划的檄文。
4、张勋把黎元洪赶下台后,段祺瑞便在天津发表讨张的通电和檄文,组织起讨逆军,自任讨逆军总司令,4日在马厂誓师出发,5日正式开战,12日拂晓攻进北京城内。
5、换句话说,如果他去打仗,可以写一篇震惊天下的讨伐檄文,但是敌人看不懂。

古代诗词

宋代.郭印.和程文彧九日诗:「况值秋风草木枯,仍惊羽檄文书急。」
宋代.萧元之.闻德音入蜀:「才退惭司马,无因写檄文。」
宋代.张舜民.秋暮书怀:「自纳和戎策,还停草檄文。」
清代.龚自珍.水调歌头:「猿鹤北山下,一任檄文过。」
明代.王世贞.送赵员外行边歌:「倚马逡巡草檄文,论兵慷慨弹长铗。」

基本字义

xí(ㄒ一ˊ)

1、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:“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”。檄文。羽檄。檄移(文体名,“檄文”与“移文”的合称。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;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)。

基本字义

wén(ㄨㄣˊ)

1、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:灿若文锦。

2、刺画花纹:文身。

3、记录语言的符号:文字。文盲。以文害辞。

4、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:文凭。文艺。文体。文典。文苑。文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文采(a.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b.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

5、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:文化。文物。

6、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

7、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文。繁文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

8、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:文质彬彬。

9、温和:文火。文静。文雅。

10、指非军事的:文职。文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

11、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:文言。文白间杂。

12、专指社会科学:文科。

13、掩饰:文过饰非。

14、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:一文不名。

15、姓。

中英翻译

翻译:an official call to arms; an official denunciation of the enemy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飞书走檄 传檄而定 百代文宗 班马文章 半文半白 半文不白 秉文兼武 秉文经武


联系我们
联系我们 | 关于我们
CopyRight © 2001-2024 搜了吗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149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