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亭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乡亭』
拼音:xiāng tíng
注音:ㄒ一ㄤ ㄊ一ㄥˊ
解释:
1.乡中公舍。汉制,百户为一里,十里一亭,十亭一乡,每亭设公舍一间,供行人止息。
2.爵名。汉制列侯大者食县,小者食乡﹑亭。
3.犹乡里,同乡的人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储光羲.陆著作挽歌:「乡亭春水绿,昌阁寒光暮。」
唐代.储光羲.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:「乡亭茱萸津,先后非疏附。」
唐代.蔡希寂.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:「川涘将钓玉,乡亭期散金。」
唐代.李德裕.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:「空闻留玉舄,犹在阜乡亭。」
宋代.梅尧臣.送梁学士知襄州:「乡亭逢故老,牛酒问高年。」
基本字义
乡(鄉)xiāng(ㄒ一ㄤ)
1、泛指小市镇:乡村。穷乡僻壤。
2、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:家乡。故乡。乡井。乡里(a.家庭久居的地方;b.同乡的人)。乡党(乡里)。乡试。
3、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,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。
基本字义
亭tíng(ㄊ一ㄥˊ)
1、有顶无墙,供休息用的建筑物,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;凉亭。牡丹亭。
2、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:书亭。邮亭。岗亭。
3、适中,均匀:亭匀。
4、正,当:亭午(正午,中午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