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鼓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腰鼓』
拼音:yāo gǔ
注音:一ㄠ ㄍㄨˇ
解释:膜鸣乐器。鼓框木制,长筒形,两端小而腰较粗,双面蒙皮。用时以绸布带系腰间,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鼓,同时伴以舞蹈。
古代诗词
元代.白朴.风入松 咏红梅将橙子皮作酒杯 以上四印齐本:「腰鼓揭春雷。」
宋代.陆游.池上醉歌:「横笛三尺作龙吟,腰鼓百面声转雷。」
宋代.陆游.对酒怀丹阳成都故人:「放翁少日无凡客,飞觞纵乐皆豪杰;清歌一曲梁尘起,腰鼓百面春雷发。」
宋代.陆游.锦亭:「琵琶弦繁腰鼓急,盘凤舞衫香雾湿。」
宋代.陆游.南门散策:「石琢四腰鼓,可以休我疲。」
基本字义
腰yāo(一ㄠ)
1、胯上胁下的部分,在身体的中部:腰板儿。腰杆子。腰背。腰身。腰肢。腰围。
2、东西的中段,中间:半山腰。
3、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:土腰。海腰。
4、裤、裙等围在腰上的部分:裤腰。
基本字义
鼓gǔ(ㄍㄨˇ)
1、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鼓乐(yuè)。鼓角(jiǎo)。大鼓。
2、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鼓。石鼓。
3、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鼓吹。鼓噪。
4、发动,使振作起来:鼓励。鼓动。鼓舞。一鼓作气。
5、高起,凸出:鼓包。鼓胀。
6、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,一鼓即一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