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蹄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羊蹄』
拼音:yáng tí
注音:一ㄤˊㄒ一ㄤˊ ㄊ一ˊ
解释:蓼科。多年生草本。根粗大,黄色。春夏间开淡绿色花。产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。可作猪饲料。根可制栲胶;也可入药,能止血、通便、解毒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张镃.崇德道中:「羊蹄根老漫溪浔,灰蝶閒飞兴亦深。」
明代.孙作.谢马善卿送菜:「羊蹄酿旨蓄,蒲歜杂细剉。」
清代.龚自珍.汉朝儒生行:「卜式羊蹄尚无用,相如黄金定何益。」
明代.刘崧.东园课瓜菜十绝 其八:「诗脾本虚薄,莫遣着羊蹄。」
明代.胡俨.戏作次药名十首 其十:「海蛤羊蹄都谢却,不贪五味谷神清。」
基本字义
羊yáng(一ㄤˊ)
1、哺乳动物,反刍类,一般头上有一对角,品种很多:绵羊。黄羊。羚羊。羊羔。羊毫。羊肠线。羊肠小道。
2、姓。
其他字义
羊xiáng(ㄒ一ㄤˊ)
1、古同“祥”,吉祥。
基本字义
蹄tí(ㄊ一ˊ)
1、马、牛、猪等生在趾端的保护物,亦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:蹄子。蹄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