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畤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西畤』
拼音:xī zhì
注音:ㄒ一 ㄓˋㄔㄡˊㄕˋ
解释:古代帝王祭祀白帝神的地方。
古代诗词
清代.龚自珍.题吴南芗东方三大图:「秦穆作西畤,帝醉终可逢。」
南北朝.萧悫.上之回:「发轫城西畤,回舆事北游。」
明代.王鏊.恩赐玉带麒麟服 其二:「一角获怜西畤陋,九章制爱尚方新。」
基本字义
西xī(ㄒ一)
1、方向,太阳落下的一边,与“东”相对:西面。西晒。西域。西方。西席(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。古代主位在东,宾位在西。亦称“西宾”)。西宫(借指妃嫔)。
2、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(多指欧美各国):西学。西画。西餐。西医。
3、姓。
基本字义
畤zhì(ㄓˋ)
1、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。
2、水中的小块陆地:“归雁映兰畤。”
3、田际;田界。
4、土高出的地方。
5、古通“庤”,储备。
6、古通“沚”,小渚。
其他字义
畤chóu(ㄔㄡˊ)
1、古同“畴”,地名。
其他字义
畤shì(ㄕˋ)
1、古同“蒔”,移栽;分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