郇瑕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郇瑕』
拼音:xún xiá
注音:ㄒㄨㄣˊㄏㄨㄢˊ ㄒ一ㄚˊ
解释:《左传.成公六年》:"晋人谋去故绛,诸大夫皆曰:'必居郇﹑瑕氏之地。'"杨伯峻注:"郇在解池西北,瑕在解池南。面积甚大,不可能全部划为晋国都城,此云'居郇﹑瑕之地',盖择其一部也。"后世并称,泛指山西临猗一带晋国故地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杜甫.哭韦大夫之晋:「凄怆郇瑕色,差池弱冠年。」
唐代.杜甫.奉酬寇:「往别郇瑕地,于今四十年。」
宋代.马廷鸾.八月十四日记梦:「起自郇瑕形自著,晓然入梦匪纷纭。」
宋代.晁公溯.张君玉用伯浑韵见示次韵为谢:「主公贤似晋重耳,兼如郇瑕地沃饶。」
基本字义
郇xún(ㄒㄨㄣˊ)
1、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。
2、姓。
其他字义
郇huán(ㄏㄨㄢˊ)
1、姓。
基本字义
瑕xiá(ㄒ一ㄚˊ)
1、玉上面的斑点,喻缺点或过失:瑕玷。瑕垢。瑕疵。
2、空隙:瑕隙。瑕衅(漏洞,可乘之隙;亦喻过错)。
3、古同“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