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牛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沈牛』
拼音:shěn niú
注音:ㄕㄣˇㄔㄣˊ ㄋ一ㄡˊ
解释:
1.亦作"沉牛"。
2.即水牛。
3.谓古代沉牛于水,以祭川泽。
4.指战国秦李冰沉石犀以厌水精之处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杜甫.滟滪堆:「沈牛答云雨,如马戒舟航。」
宋代.黄庭坚.金刀坑迎将家待追浆坑十余户山农不至因题其:「古来沈牛羊,檄水臣鳄鱼。」
宋代.赵蕃.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:「却羡沈牛浮鼻去,绿桑阴不趁苍凉。」
宋代.赵蕃.观祝少林所藏画三首:「沈牛二可归耕去,百尾言之无乃多。」
唐代.李颀.杂兴:「沈沈牛渚矶,旧说多灵怪。」
基本字义
沈shěn(ㄕㄣˇ)
1、通“瀋”。汁:“为榆沈”。
2、“瀋”的简化字。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简称。
3、姓。
其他字义
沈chén(ㄔㄣˊ)
1、同“沉”。
基本字义
牛niú(ㄋ一ㄡˊ)
1、哺乳动物,趾端有蹄,头上长一对角,是反刍类动物,力量很大,能耕田拉车,肉和奶可食,角、皮、骨可作器物:牛刀小试(喻有很大的本领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)。牛黄。牛角。
2、星名,二十八宿之:牛斗(指牛宿和斗宿二星)。
3、喻固执或骄傲:牛气。
4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