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律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声律』
拼音:shēng lǜ
注音:ㄕㄥ ㄌㄩˋ
解释:
1.五声六律。指音乐。
2.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陈与义.蒙赐佳什钦叹不足不揆浅陋辄次元韵:「有如若士那可无,笔势已超声律界。」
宋代.苏轼.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:「我歌归来引,(余增损渊明《归去来》以就声律,谓之《归来引》。」
唐代.王周.自喻:「七岁辨声律,勤苦会诗赋。」
宋代.陈舜俞.赠湖州使君李公择:「读书不复问义理,破碎幺麽入声律。」
宋代.黄公度.挽十一伯奉议四首:「往者更声律,公兮独老成。」
基本字义
声(聲)shēng(ㄕㄥ)
1、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:声音。声带。
2、消息,音讯:声息。不通声气。
3、说出来让人知道,扬言,宣称:声明。声辩(公开辩白)。声泪俱下。声嘶力竭。
4、名誉:名声。
5、音乐歌舞:声伎(女乐,古代的歌姬舞女)。声色。
基本字义
律lǜ(ㄌㄩˋ)
1、法则,规章:纪律。法律。定律。规律。清规戒律。律师。
2、约束:律己。
3、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,把声音分为六律(阳律)和六品(阴律)。合称“十二律”:律吕(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,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,从低音管算起,成奇数的六个管称“律”;成偶数的六个管称“吕”,后来“律吕”作为音律的统称)。
4、旧诗的一种体裁:律诗。
5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