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千威仪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三千威仪』
拼音:sān qiān wēi yí
注音:ㄙㄢ ㄑ一ㄢ ㄨㄟ 一ˊ
解释: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。威仪,指行事进退的仪则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释宗杲.布袋和尚赞二首:「三千威仪都不修,八万细行浑不顾。」
宋代.释宗杲.颂古六首:「三千威仪都不修,八万细行全不顾。」
元代.梵琦.送天宁谧藏主回净光:「三千威仪八万行,一霎清风顿销铄。」
基本字义
三sān(ㄙㄢ)
1、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2、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基本字义
千(韆)qiān(ㄑ一ㄢ)
1、数目,十个一百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仟”代):千周(无线电波频率单位)。千克(即一公斤)。千米(即一公里)。
2、喻极多:千里马。千言万语。千钧一发。千虑一失。千锤百炼(①喻多次斗争考验;②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)。
3、见“秋”字“秋千”。
4、姓。
基本字义
威wēi(ㄨㄟ)
1、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:威力。威风。权威。
2、凭借力量或势力:威胁。威慑。
基本字义
仪(儀)yí(一ˊ)
1、人的外表或举动:仪态。仪表。威仪(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)。
2、按程序进行的礼节:仪式。仪仗。司仪。
3、礼物:贺仪。谢仪。
4、供测量、绘图、实验用的器具:仪器。
5、法制,准则:仪刑。“设仪立度,可以为准则”。
6、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