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袭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十袭』
拼音:shí xí
注音:ㄕˊ ㄒ一ˊ
解释: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,以示珍贵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悲哉行:「二十袭封爵,门承勋戚资。」
宋代.黄庭坚.龙眠操三章赠李元中:「发十袭兮示予,与予武兮合度。」
宋代.刘克庄.沁园春:「肯比寒儒,自夸秘宝,十袭庭邽寸许香。」
明代.高叔嗣.古歌:「燕石十袭重,鱼目一笑轻。」
宋代.岳珂.刘忠定书简帖赞:「声名百年,翰墨十袭。」
基本字义
十shí(ㄕˊ)
1、数名,九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拾”代)。
2、表示多、久:十室九空。
3、表示达到顶点:十足。十成。
基本字义
袭(襲)xí(ㄒ一ˊ)
1、趁敌人不备时攻击:袭击。袭扰。夜袭。偷袭。侵袭。
2、触及:寒气袭人。“芳菲菲兮袭予”。
3、照样做,照样继续下去:因袭。沿袭。世袭。
4、量词,指成套的衣服:衣一袭。
5、衣上加衣,引申为重迭:“袭朝服”。“山三袭,陟”。
6、合,和:“齐秦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