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祇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山祇』
拼音:shān zhǐ
注音:ㄕㄢ ㄓˇㄑ一ˊ
解释:山神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皮日休.虎丘寺殿前有古杉一本形状丑怪图之不尽…三:「势能犭矞士伯,丑可骇山祇。」
唐代.张九龄.奉和圣制次琼岳韵:「山祇亦望幸,云雨见灵心。」
明代.程嘉燧.寄孙三庐江:「过淮落木空明月,到海青山祇白波。」
宋代.朱熹.寄籍溪胡丈及刘恭父二首 其二:「浮云一任闲舒卷,万古青山祇么青。」
宋代.杨万里.题望韶亭:「山祇川后争献珍,姚家制作初一新。」
基本字义
山shān(ㄕㄢ)
1、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峦。山川。山路。山头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来风满楼(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)。
2、形状像山的:山墙(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。亦称“房山”)。
3、形容大声:山响。山呼万岁。
4、姓。
基本字义
祇zhǐ(ㄓˇ)
1、正、恰、只。《詩經•小雅•何人斯》:“胡逝我梁,祇攪我心。”三國•魏•曹丕《煌煌京洛行》:“多言寡誠,祇令事敗。”
其他字义
祇qí(ㄑ一ˊ)
1、地神。說文解字:“祇,地祇,提出萬物者也。”如:“神祇”。
2、安心。《詩經•小雅•何人斯》:“壹者之來,俾我祇也。”鄭玄•箋:“一者之來見我,我則知之,是使我心安也。”
3、大。《易經•繫辭下》:“不遠復,無祇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