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祇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三祇』
拼音:sān zhǐ
注音:ㄙㄢ ㄓˇㄑ一ˊ
解释:"三大阿僧祇"的略语。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。阿僧祇,梵文的音译,意为旷大劫,无数长时。
古代诗词
唐代.慧净.杂言(一作义净诗):「三祇不倦陵二车,一足忘劳超九数。」
宋代.净圆.望江南 其十二:「但具三心圆十念,即登九品越三祇。」
宋代.释印肃.證道歌 其一五二:「刹那灭却三祇劫,更无丝发相交涉。」
基本字义
三sān(ㄙㄢ)
1、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2、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基本字义
祇zhǐ(ㄓˇ)
1、正、恰、只。《詩經•小雅•何人斯》:“胡逝我梁,祇攪我心。”三國•魏•曹丕《煌煌京洛行》:“多言寡誠,祇令事敗。”
其他字义
祇qí(ㄑ一ˊ)
1、地神。說文解字:“祇,地祇,提出萬物者也。”如:“神祇”。
2、安心。《詩經•小雅•何人斯》:“壹者之來,俾我祇也。”鄭玄•箋:“一者之來見我,我則知之,是使我心安也。”
3、大。《易經•繫辭下》:“不遠復,無祇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