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稷之臣
基本解释
词条:『社稷之臣』
拼音:shè jì zhī chén
注音:ㄕㄜˋ ㄐ一ˋ ㄓ ㄔㄣˊ
解释:称春秋时附庸于大国的小国。也称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。
古代诗词
明代.孙承恩.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○ 韩魏公:「光辅三帝,社稷之臣。」
基本字义
社shè(ㄕㄜˋ)
1、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、日子以及祭礼:春社。秋社。社日。社稷(“社”是土神,“稷”是谷神,古代君主都祭社稷,后用以借指国家)。
2、团体或机构:报社。结社。
基本字义
稷jì(ㄐ一ˋ)
1、古代一种粮食作物,指粟或黍属。
2、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,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:社稷(指国家)。
基本字义
之zhī(ㄓ)
1、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2、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3、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4、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5、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6、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7、往,到:“吾欲之南海”。
基本字义
臣chén(ㄔㄣˊ)
1、君主时代的官吏,有时亦包括百姓:臣僚。臣子。臣服。君臣。
2、官吏对君主的自称:“王必无人,臣愿奉璧往使。”
3、古人谦称自己。
4、古代指男性奴隶:臣仆。臣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