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杜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邵杜』
拼音:shào dù
注音:ㄕㄠˋ ㄉㄨˋ
解释: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的并称。召,又作"邵"。二人先后为南阳太守,有惠政,时人称之曰:"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。"见《后汉书.郭杜孔张等传》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司马光.送云卿知卫州:「韦平家法在,邵杜治声优。」
宋代.梅尧臣.依韵和邵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会:「邵杜二良守,相逢欲沾醉。」
宋代.吴芾.赠萧守:「万室共知歌邵杜,千年重喜见龚黄。」
宋代.王禹偁.酬赠田舍人:「严徐虽合在蓬瀛,邵杜已闻为父母。」
宋代.苏颂.次韵和丹阳裴如晦学士寄示与蔡子直陈述古唱:「政事将何攀邵杜,声名空贵蹑王杨。」
基本字义
邵shào(ㄕㄠˋ)
1、古地名,在今中国山西省垣曲县。
2、姓。
基本字义
杜dù(ㄉㄨˋ)
1、落叶乔木,果实圆而小,味涩可食,俗称“杜梨”,亦称“甘棠”、“棠梨”。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。
2、阻塞(sè),堵塞(sè):杜绝。杜塞(sè)。杜门谢客,防微杜渐。
3、〔杜撰〕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。
4、姓:杜康(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,文学作品中借指酒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