铩羽涸鳞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铩羽涸鳞』
拼音:shā yǔ hé lín
注音:ㄕㄚ ㄩˇ ㄏㄜˊ ㄌ一ㄣˊ
解释:用以比喻不得志,处境极为困难。同“铩羽暴鳞”。
古代诗词
明代.杨慎.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:「铩羽涸鳞去安所,翾飞川咏几时同。」
基本字义
铩(鎩)shā(ㄕㄚ)
1、古代一种长矛。
2、摧残,伤残:铩羽(羽毛掉落,喻失意受挫折)。铩羽之鸟。
基本字义
羽yǔ(ㄩˇ)
1、鸟的毛:羽毛。羽绒。羽书。羽衣。羽扇。羽族(指鸟类)。羽旗。羽檄(羽书)。
2、鱼类或昆虫的翅膀,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:羽翼。羽翰(翅膀)。羽士(a.会飞的仙人;b.道士)。
3、箭上的羽毛,借指箭:羽猎。
4、古代五音之一,相当于简谱“6”。
基本字义
涸hé(ㄏㄜˊ)
1、水干:干涸。涸泽。涸竭。涸辙之鲋(喻处境十分危难、急待救助的人)。
基本字义
鳞(鱗)lín(ㄌ一ㄣˊ)
1、鱼类、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:鱼鳞。鳞片。
2、鳞状的:鳞爪(zhǎo)。鳞波。鳞茎。鳞屑。鳞集(群集)。遍体鳞伤。鳞次栉比。
3、泛指有鳞甲的动物:鳞鸿(指“鱼雁”,即书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