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驾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三驾』
拼音:sān jià
注音:ㄙㄢ ㄐ一ㄚˋ
解释:
1.三次兴兵。
2.指北魏时皇帝外出的三种车驾;大驾﹑法驾﹑小驾。
3.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,鹿车喻缘觉乘,牛车喻菩萨乘,称三驾。
古代诗词
明代.于慎行.甲申春月扈从车驾奉两宫圣母阅定寿宫赐彩花:「銮舆三驾碧山隈,墨食欣传福兆开。」
宋代.宋庠.孔明:「一闻卧龙誉,三驾荒庐侧。」
宋代.杨万里.送左元规三诣太常:「晋侯三驾楚莫争,薛侯三箭天山平。」
宋代.韩维.景仁欠道斋礼院予与和叔过之值其方饮引去二:「自我伏田里,三驾游上都。」
宋代.徐钧.炀帝:「万里连云屡築城,辽东三驾重疲民。」
基本字义
三sān(ㄙㄢ)
1、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2、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基本字义
驾(駕)jià(ㄐ一ㄚˋ)
1、把车套在牲口身上,使拉(车或农具):驾车。驾辕。
2、古代车乘的总称,亦特指帝王的车,转指帝王:车驾。法驾(帝王车乘的一种)。
3、使开动,操纵:驾驶。驾机。驾驭(亦作“驾御”)。
4、在……上面,超出:驾云。凌驾(高出、压倒谁或什么)。
5、对人的敬辞:大驾。尊驾。劳驾。驾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