埽地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埽地』
拼音:sào dì
注音:ㄙㄠˋㄙㄠˇ ㄉ一ˋ˙ㄉㄜ
解释:
1.古代郊祀的仪制,于坛下扫地设祭。《礼记.礼器》:"有以下为贵者,至敬不坛,埽地而祭。"孔颖达疏:"初则燔柴于大坛,燔柴讫,于坛下扫地而设祭。此周法也。"《汉书.郊祀志下》:"臣闻郊飨帝之义,埽地而祭。"后以为简易祭祀仪式。
2.谓扫除净尽。亦喻完全丧失。
古代诗词
宋代.苏轼.郊祀庆成诗:「泰坛朝埽地,魄宝夜垂精。」
宋代.晁补之.同张子望颜伯仪上关纳凉:「嚣尘塞眼那能避,未暇解衣聊埽地。」
宋代.释如珙.拾得赞:「埽地却有功,眼界得净洁。」
唐代.王建.原上新居十三首 其十二:「懒更学诸馀,林中埽地居。」
清代.陈恭尹.王础尘载酒北郊招同诸子集白云庵即事成歌:「门前古木立千尺,竹阴埽地无尘埃。」
基本字义
埽sào(ㄙㄠˋ)
1、治河时用来护堤堵口的器材,用树枝、秫秸、石头等捆扎而成。
2、用秫秸修成的堤坝或护堤。
其他字义
埽sǎo(ㄙㄠˇ)
1、古同“扫”,打扫。
基本字义
地dì(ㄉ一ˋ)
1、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
2、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
3、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
4、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
5、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
6、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
7、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
8、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
9、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
10、底子:质地。
其他字义
地de(˙ㄉㄜ)
1、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