啑血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啑血』
拼音:shà xiě
注音:ㄕㄚˋㄐ一ㄝˊㄉ一ㄝˊㄊ一ˋ ㄒ一ㄝˇㄒㄩㄝˋ
解释:同‘喋血 ’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张祜.相和歌辞·雁门太守行:「驼囊泻酒酒一杯,前头啑血心不回。」
宋代.苏泂.金陵杂兴二百首:「兵戈啑血只空回,天意人情未可猜。」
清代.吴伟业.思陵长公主挽诗:「啑血彤闱地,横尸紫御汪。」
近现代.张克家.过秦楼 苦蚊:「啑血怜卿,露筋怜我,彻夜梦魂颠倒。」
清代.殷岳.读史 其十:「谋国如搏虎,啑血满朝市。」
基本字义
啑shà(ㄕㄚˋ)
1、古同“唼”。
2、古同“歃”。
其他字义
啑jié(ㄐ一ㄝˊ)
1、多言。
其他字义
啑dié(ㄉ一ㄝˊ)
1、古同“喋”。
其他字义
啑tì(ㄊ一ˋ)
1、古同“嚏”。
基本字义
血xuè(ㄒㄩㄝˋ)
1、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,大多为红色,主要成分为“血浆”、“血细胞”和“血小板”。味咸而腥:血型。血脂。血压。血糖。血迹。血汗。血泪。血洗。血书。血雨腥风。血海深仇。
2、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:血统。血缘。
3、喻刚强热烈:血性。血气方刚。
其他字义
血xiě(ㄒ一ㄝˇ)
1、义同“血”(xuè),用于口语。多单用,如“流了点儿血”。也用于口语常用词,如“鸡血”、“血块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