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鼓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三鼓』
拼音:sān gǔ
注音:ㄙㄢ ㄍㄨˇ
解释:
1.渭三度击鼓。
2.三更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陈与义.食虀:「诗中有味甜如蜜,佳处一哦三鼓腹。」
清代.陈维崧.惆怅词:「三鼓出门乌夜飞,五更还家星宿希水晶楼角几时暖。」
唐代.贯休.杜侯行:「金昆玉季轻三鼓,煮海悬鱼臣节苦。」
宋代.黄庭坚.次韵清虚:「归去汴桥三鼓月,相思梁苑一枝梅。」
宋代.陆游.泛舟泽中夜归:「兴尽还家忽三鼓,半轮残月斗杓东。」
基本字义
三sān(ㄙㄢ)
1、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2、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基本字义
鼓gǔ(ㄍㄨˇ)
1、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鼓乐(yuè)。鼓角(jiǎo)。大鼓。
2、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鼓。石鼓。
3、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鼓吹。鼓噪。
4、发动,使振作起来:鼓励。鼓动。鼓舞。一鼓作气。
5、高起,凸出:鼓包。鼓胀。
6、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,一鼓即一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