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祀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三祀』
拼音:sān sì
注音:ㄙㄢ ㄙˋ
解释:
1.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,即大祀﹑中祀﹑小祀。
2.古代大夫祭祀门神﹑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,合称"三祀"。
3.三年。
古代诗词
宋代.苏辙.郊祀庆成:「盛礼弥三祀,初元正七年。」
清代.佚名.绍兴祭风师六首:「礼有三祀,备物视帝。」
宋代.陈深.从政和韵来谢复就答之:「吴下留三祀,军中讲六经。」
宋代.苏颂.元日鸿庆宫朝拜二十韵:「昔圣躬三祀,乘时动六飞。」
清代.屈大均.庚午季秋六十有一岁生日作 其一:「尊母九旬颜并驻,烈皇三祀历重开。」
基本字义
三sān(ㄙㄢ)
1、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2、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基本字义
祀sì(ㄙˋ)
1、祭:祭祀。祀天。祀祖。
2、中国殷代指年:十有三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