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联系我们 意见/报错
登录 / 注册

三谏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三谏』

拼音:sān jiàn

注音:ㄙㄢ ㄐ一ㄢˋ

解释:
1.三次劝谏。见"三谏之义"。
2.三个谏官。指宋代吴昌裔﹑徐清叟﹑杜范。
3.三个谏官。
4.三个谏官。指明代吴之佳﹑叶初春﹑张栋。见《明史.吴之佳传》。

古代诗词

唐代.窦常.谒三闾庙:「君非三谏寤,礼许一身逃。」
唐代.李涛.句:「一言寤主宁复听,三谏不从归去来。」
唐代.皮日休.太湖诗·游毛公坛:「三谏却归来,回头唾圭组。」
唐代.徐铉.贬官泰州出城作:「三谏不从为逐客,一身无累似虚舟。」
宋代.陈洙.寄唐子方殿院:「三谏未终先窜逐,一身虽贱系安危。」

基本字义

sān(ㄙㄢ)

1、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
2、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
基本字义

谏(諫)jiàn(ㄐ一ㄢˋ)

1、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,使改正错误:谏劝。进谏。谏阻。兵谏。从谏如流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挨三顶五 捱三顶四 捱三顶五 八难三灾 巴三览四 巴三揽四 白璧三献 半三不四


联系我们
联系我们 | 关于我们
CopyRight © 2001-2024 搜了吗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149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