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笠辞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三笠辞』
拼音:sān lì cí
注音:ㄙㄢ ㄌ一ˋ ㄘˊ
解释:日本人阿部仲麿,字三笠,奈良时代来唐,将归,作《望月歌》,世称《三笠辞》。
古代诗词
清代.黄遵宪.不忍池晚游诗 其十五:「即今隔海同明月,我亦高吟《三笠辞》。」
基本字义
三sān(ㄙㄢ)
1、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2、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基本字义
笠lì(ㄌ一ˋ)
1、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:斗(dǒu)笠。竹笠。草笠。
2、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:笠盖。笠覆。
基本字义
辞(辭)cí(ㄘˊ)
1、告别:告辞。辞诀。辞行。辞世。辞别。
2、不接受,请求离去:辞职。辞呈。
3、躲避,推托:不辞辛苦。辞让。辞谢。推辞。
4、解雇:辞退。
5、同“词”。
6、优美的语言:辞藻。修辞。
7、讲话;告诉:“请辞于军”。
8、文体的一种:辞赋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