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堵墙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三堵墙』
拼音:sān dǔ qiáng
注音:ㄙㄢ ㄉㄨˇ ㄑ一ㄤˊ
解释: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,临阵列马三万,名"三堵墙"。
基本字义
三sān(ㄙㄢ)
1、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2、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基本字义
堵dǔ(ㄉㄨˇ)
1、阻塞(sāiㄙㄞ),挡:堵塞。堵挡。堵截。堵击。堵嘴。
2、心中不畅快:堵心。
3、墙:围者如堵。
4、量词,用于墙。
5、古代钟或磐十六枚编成一组,挂在一个架子上称“一堵”。
6、姓。
基本字义
墙(墻)qiáng(ㄑ一ㄤˊ)
1、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:砖墙。土墙。院墙。城墙。墙垣。墙头。墙头草。铜墙铁壁。
2、门屏:萧墙(喻内部,如“祸起墙墙”)。
3、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