洒埽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洒埽』
拼音:sǎ sào
注音:ㄙㄚˇㄒ一ˇ ㄙㄠˋㄙㄠˇ
解释:见"洒扫"。
古代诗词
宋代.戴表元.家西十里外茅洋小山中土冢累然初不封树舒先:「樵耕可免凭乡谷,洒埽能来是学徒。」
宋代.孔武仲.观锺离中散草书帖:「何当洒埽竹洞边,云醅满酌黄金船。」
宋代.车若水.思远:「其粗洒埽间,其精造化先。」
宋代.郑刚中.读坡诗:「不得拜堂下,朝夕事洒埽。」
宋代.方回.听孙链师琴:「洒埽书室焚古香,信手为吾调宫商。」
基本字义
洒(灑)sǎ(ㄙㄚˇ)
1、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:洒水。洒扫。洒泪。
2、东西散落:粮食洒了。
3、姓。
其他字义
洒xǐ(ㄒ一ˇ)
1、古同“洗”,洗涤。
基本字义
埽sào(ㄙㄠˋ)
1、治河时用来护堤堵口的器材,用树枝、秫秸、石头等捆扎而成。
2、用秫秸修成的堤坝或护堤。
其他字义
埽sǎo(ㄙㄠˇ)
1、古同“扫”,打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