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三节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三三节』
拼音:sān sān jié
注音:ㄙㄢ ㄙㄢ ㄐ一ㄝˊㄐ一ㄝ
解释:即上巳节。古人于农历三月三日有修禊之俗,故称。
古代诗词
宋代.刘辰翁.金缕曲/贺新郎:「采采菖蒲三三节,寄我公、矫矫扶天路。」
元代.马钰.战掉丑奴儿 咏筇杖:「海芦尚有三三节,阳数明知。」
元代.萨都剌.春日侍驾游香山:「三三节近晴光稳,满进虞廷万岁觞。」
明代.黄公辅.九日:「塞鸿远度三三节,篱菊初开九九花。」
基本字义
三sān(ㄙㄢ)
1、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
2、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基本字义
节(節)jié(ㄐ一ㄝˊ)
1、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:竹节。节外生枝。
2、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:关节。两节车厢。
3、段落,事项:节节(一段一段地,逐步)。节目。
4、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,每段开始的名称:节气。节令。
5、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:节日。
6、礼度:礼节。
7、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:节奏。节拍。节律。
8、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变节。高风亮节(高尚的品德和节操)。
9、省减,限制:节省。节制。开源节流。
10、略去,简略:节选。节录。
11、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:符节。使节。
12、姓。
其他字义
节(節)jiē(ㄐ一ㄝ)
1、〔节骨眼儿〕喻关键的,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(“骨”读轻声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