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亭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云亭』
拼音:yún tíng
注音:ㄩㄣˊ ㄊ一ㄥˊ
解释:
1.云云﹑亭亭二山的并称。古代帝王封禅处。
2.即云亭山人。清孔尚任自号云亭山人。
古代诗词
唐代.鲍溶.隋帝陵下:「白露沾衣隋主宫,云亭月馆楚淮东。」
宋代.陈著.庆春泽:「羡花花,好岁寒交,有卧云亭。」
唐代.杜甫.赠翰林张四学士:「赋诗拾翠殿,佐酒望云亭。」
唐代.杜甫.秦州见敕(一作除):「焚香淑景殿,涨水望云亭。」
宋代.葛长庚.满江红:「相别後、麻姑山上,齐云亭侧。」
基本字义
云(雲)yún(ㄩㄣˊ)
1、说话,引文:人云亦云。子曰诗云。云云(如此,这样;引用文句或谈话时,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)。
2、文言助词,句首句中句末都用:云谁之思?岁云暮矣,着记时也云。
3、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,成团地在空中飘浮:行云流水。云蒸霞蔚。
4、指中国“云南省”:云腿(云南省出产的火腿)。
基本字义
亭tíng(ㄊ一ㄥˊ)
1、有顶无墙,供休息用的建筑物,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;凉亭。牡丹亭。
2、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:书亭。邮亭。岗亭。
3、适中,均匀:亭匀。
4、正,当:亭午(正午,中午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