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帔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云帔』
拼音:yún pèi
注音:ㄩㄣˊ ㄆㄟˋ
解释:轻软如云的披肩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皇甫大夫.判道士黄山隐:「绿绶藏云帔,乌巾换鹿胎。」
两汉.无名氏.声声慢:「云帔拖霞,朱颜晕酒,瑞气明南极。」
宋代.曹勋.见游春人诗:「大妇理珍裘,中妇曳云帔。」
元代.张雨.墨海棠:「甲帐夜寒银烛冷,六铢云帔独来时。」
明代.王绂.送道会归西昌:「西昌羽客初朝天,星冠云帔何翩翩。」
基本字义
云(雲)yún(ㄩㄣˊ)
1、说话,引文:人云亦云。子曰诗云。云云(如此,这样;引用文句或谈话时,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)。
2、文言助词,句首句中句末都用:云谁之思?岁云暮矣,着记时也云。
3、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,成团地在空中飘浮:行云流水。云蒸霞蔚。
4、指中国“云南省”:云腿(云南省出产的火腿)。
基本字义
帔pèi(ㄆㄟˋ)
1、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:凤冠霞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