遗补
基本解释
词条:『遗补』
拼音:yí bǔ
注音:一ˊ ㄅㄨˇ
解释:唐代拾遗﹑补阙同是谏官,因其职掌相同,故并称之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张十八:「谏垣几见迁遗补,宪府频闻转殿监。」
宋代.黄庭坚.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:「往日孙阳翟,才可任遗补。」
宋代.刘克庄.念奴娇:「谁料端平,继居遗补,复有斯人出。」
明代.无名.谏院台省语:「遗补相惜,御史相憎,郎官相轻。」
宋代.敖陶孙.次韵陈景斋纠掾题品山斋数石之作:「故人真阳守,遗补臞庵空。」
基本字义
遗(遺)yí(一ˊ)
1、丢失:遗失。遗落。
2、漏掉:遗忘。遗漏。
3、丢失的东西,漏掉的部分:补遗。路不拾遗。
4、余,留:遗留。遗俗。遗闻。遗址。遗风。遗憾。遗老(a.经历世变的老人;b.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)。
5、死人留下的:遗骨。遗言。遗嘱。
6、不自觉地排泄:遗尿。遗精。
7、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:遗传。
8、抛弃:遗弃。
基本字义
补(補)bǔ(ㄅㄨˇ)
1、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:缝补。补葺。亡羊补牢。
2、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:弥补。补充。贴补。补习。滋补。
3、益处:不无小补。于事无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