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章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仪章』
拼音:yí zhāng
注音:一ˊ ㄓㄤ
解释:仪节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魏了翁.水调歌头:「为问锦屏富贵,孰与熙宁谏议,千古蔚仪章。」
宋代.程无凤.宝佑五年史院修高孝光宁四朝国史成上进九日:「九筵五室仪章旧,一祖三宗侑典新。」
明代.严嵩.赐衣:「貂座仪章滥,鹈梁讽谕陈。」
宋代.李纲.五哀诗 汉梁王太傅贾谊:「仪章悉草具,舆议当公卿。」
明代.何景明.郊观二十二韵:「制作由皇祖,仪章藉老儒。」
基本字义
仪(儀)yí(一ˊ)
1、人的外表或举动:仪态。仪表。威仪(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)。
2、按程序进行的礼节:仪式。仪仗。司仪。
3、礼物:贺仪。谢仪。
4、供测量、绘图、实验用的器具:仪器。
5、法制,准则:仪刑。“设仪立度,可以为准则”。
6、姓。
基本字义
章zhāng(ㄓㄤ)
1、歌曲诗文的段落:章节。章句。乐章。章回体。顺理成章。断章取义。
2、条目,规程:章程。章法。简章。党章。约法三章。
3、修理:杂乱无章。
4、花纹,文采:黑质而白章。
5、戳记:图章。盖章。
6、佩带的身上的标志:袖章。领章。徽章。像章。
7、奏本:奏章。本章。
8、古同“彰”,彰明。
9、姓。